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,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和使用障碍变得日趋明显,常感到不知所措,并且面临网络诈骗的风险,且适老化产品和服务匮乏。暑期伊始,开源创新创业学院“创智银龄实践团”成员走进华庄街道各社区开展实地调研,深度解密“老年人数字困境”,力求为破解老年人数字鸿沟困境、守护老年人幸福晚年贡献力量。
直面老人痛点,摸清认知现状
面对社区老人“想见孙辈却不会视频通话”、“看病挂号难”、“出行打车不便”等实实在在的“数字鸿沟”难题,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党中央推动“科技适老”、解决老年人“急难愁盼”问题的紧迫性与必要性。队员们精心编撰图文并茂的《老年智能生活指南》,化身“科技助老员”,以“一对一”耐心讲解、“手把手”反复演示的方式,帮助老人们跨越技术门槛并学会辨别网络诈骗。
实践团累计服务老年人280余人次,发放防诈手册450余份,帮助180余名老年人掌握智能手机基础功能。当看到社区老人成功拨通与孙辈的视频电话时脸上洋溢的笑容,实践团成员真切感受到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真正惠及每一位居民。
与社区老人交流
向社区老人发放反诈手册
深挖数字困境,解析背后成因
在走访乡镇居民的过程中,实践团成员逐渐认识到,有效服务老年群体、构建坚实的社会防护网,必须紧紧依靠基层党组织和群众力量,主动与社区工作者、经验丰富的老党员沟通协作,共同组建“银龄反诈互助组”。在老师的指导下,大家一起学习了当地老党员、老社工做群众工作的经验方法,并借助他们在群众中的深厚威望,更顺畅地组织交流活动、普及反诈知识。
实践团与当地社区工作者深入交流,梳理出老年人面临的多重数字鸿沟:一方面,智能设备操作复杂、应用界面不够适老,导致老人在使用反诈APP、查询官方信息时受阻;另一方面,部分老人因担心“操作失误导致损失”,对线上支付、健康码查验等基础数字服务存在抵触,间接降低了其获取防诈资讯的渠道。“年轻人觉得简单的‘人脸识别’,对老人来说可能就是一道坎。”
社区工作人员王先生表示,数字工具的“适老化改造滞后”与“老人学习意愿不强”相互影响,使得他们在面对涉诈信息时,难以通过正规数字渠道核实,只能依赖传统经验判断,大大增加了受骗风险。
采访老人
与华庄志编撰人员探讨数字鸿沟成因
探索破局路径,凝聚助老合力
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,实践团成员与社区共同探讨解决方案。“我们计划联合社区开展‘防诈+数字’双培训,一边教老人识别诈骗套路,一边手把手教他们用手机查诈骗案例、举报可疑信息。”华庄街道景贤社区青年干事王珂介绍道。
“接下来我们会推动‘青老结对’,让学生志愿者定期上门,帮老人调试手机、更新反诈软件,把数字工具变成他们的‘防诈盾牌’。”实践团队长刘珈宁表示,未来实践团将持续跟踪调研成果,推动形成“社区+企业+高校”的助老防诈合力,让老年人在数字时代安全感更足、幸福感更强。
团队合影
(双创学院 撰稿:冉然;摄影:综合;审核:朱倩)